语言:中文

农特产品 > “政府助力企业 做实做强产业”线上专题论坛

杨志明
罗云光
徐根初
郑新立
张玉香
侯云春
张天佐
任玉岭
刘坚
侯云春
侯云春

身份标签

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、中国企业评价协会会长

专家观点

乡村产业振兴重在推进绿色化数字化

这次论坛暨研讨会的主题是“聚焦产业振兴促进共同富裕”。我就此简要谈点看法:乡村产业振兴重在推进绿色化和数字化。当今世界,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,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,有两大十分明显的趋势:一个是绿色化或低碳化、零碳化,另一个是数字化或智慧化、智能化。在政治和安全方面,也有两件大事:一件是世纪疫情,另一件是俄乌冲突。看似它们互不相干,其实有着很强的相关性,相互联系相互影响。

俄乌冲突致美西方借口对俄极限制裁,欧洲国家限制乃至声称停止俄石油、天然气进口而引发能源危机,一贯主张低碳、零碳和力压发展中国家减排的法德等国,一方面重启核电、火电以缓解供电危机,绿色化可能受阻,对我国压力可能减轻;另一方面加大新能源投资,对我国企业输欧风电光电装机、组件需求增加,为我国扩大出口提供机遇。减排降碳于我国、于世界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十分重要,我们必须按照中央的部署,坚定不移积极稳步推进节能减排,发展低碳和零碳经济努力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目标。

世纪疫情让人们更加真切、更加迫切地认识到、体会到数字化在防控疫情、稳定和发展经济、保障和方便人们生活中的巨大作用。从经济层面来说,数字化正由数字产业化和“互联网+”,转向产业数字化和“+互联网”,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成为数字经济的主战场。如何在数字化、智能化的全球赛道上胜出,这对我们来说既是严峻的挑战,又是难得的换道超车的机遇。

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是产业振兴。乡村产业首推第一产业,一产中首先是粮食生产。我们国家在自然灾害频发、新冠疫情肆虐的情况下,经济社会保持稳定,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居功至伟。连续十多年粮食产量连丰连增,饭碗牢牢端在中国人自己手里,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生活和改革开放建设各项事业顺利进行。

图为:侯云春主任在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线上论坛讲话

振兴乡村产业,积极推进绿色化,首先要进一步提高认识。在大家印象中,农业生产本身就是绿色产业,绿色化是自然而然的事情。这种认识看似没多大问题,其实不然,农业农村中的面源污染是十分严重的。在振兴乡村产业特别是农业中,必须把绿色发展放在重要位置。一要科学施用农药和化肥,努力减轻农业面源污染,保障餐桌的绿色、安全;二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,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等,提高资源利用率;三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,在发展乡村二产中淘汰落后产能,防止污染下乡进村。

图为:乡村报兴与共同富裕线上论坛新书发布揭幕仪式

数字转型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必然趋势和重要路径。我国一二三产业的数字化渗透率也大体是“一二三”,即一产数字化渗透率10%左右,二产20%左右,三产30%多一点。产业数字化的比率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,特别是第一产业。数字化的差距很大,潜力也很大。推进乡村产业数字化,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,坚定信念。数字转型是各行各业的必答题,而不是可选可不选的自选题。对于企业来说,转型不一定能成功,不转迟早会被淘汰出局。对于产业而言,越是传统产业,越有必要采用数字技术改造提升,越应该成为数字产业化服务于产业数字化,实现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。

推进乡村产业数字化,一是互联网企业、平台公司积极提供服务。我担任会长的中国企业评价协会曾对互联网公益模式做过一次调研,发现互联网公益服务无论在服务乡村产业振兴,还是在服务乡村社会发展方面都大有可为。公益模式难能可贵,值得提倡。数字化有偿服务也应当大力发展,建立在等价交换、互惠互利基础上的服务与合作,基础更稳固,更有生命力。

二是有针对性地对乡村产业的产供销等各个环节进行数字化改造,为乡村产业数字赋能。如建设作物种植等各类数据库,建立作物长势、土壤肥力等监测系统,利用全球卫星定位技术,采集苗情、病虫害信息等,提高农业数字化水平。

三是加强人才培养,特别是培养乡村数字能人,让既熟悉乡村产业又掌握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脱颖而出。在为乡村数字人才提供用武之地的同时,还要注重培养和提升乡村产业从业人员的数字技能。与生产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、加强劳动监督,使初次分配适当向劳动者倾斜,生产后利用税收进行再分配,缩小收入差距,加强生产前对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,提高其知识水平和就业技能,使之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,是乡村产业振兴促共富的根本之道。